1月19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《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》白皮書,并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。
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理念、實踐與成效,分享中國綠色發展經驗。白皮書在綠色礦山建設部分,介紹了我國礦業廣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,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,大力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開采,提升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、選礦回收率、綜合利用率情況。
十多年來,自然資源部門在破立并舉中,一手抓礦業綠色轉型,一手抓清潔能源開發,為礦業低碳發展注入了汩汩動能。
圍繞“建設什么樣的綠色礦山”,健全綠色礦山標準體系
不同類型的綠色礦山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開發和利用資源,擁有什么樣的礦區環境,如何走向數字化、智能化,自然資源部因礦施策,制定了相應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規范,明確了基本要求。建成了一套由礦區環境、資源開發方式、資源綜合利用、節能減排、科技創新與智能礦山、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6項一級指標以及24項二級指標、100項三級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,劃定了綠色礦山的“達標線”。國家級綠色礦山創建“跑在前”,省市縣綠色礦山創建聯動發力。浙江、湖南、山東、山西、陜西、福建、新疆、內蒙古等15個省(自治區)制定了地方標準以及量化評估指標、評估辦法,推動綠色礦山建設蔚然成風。礦山企業也“不待揚鞭自奮蹄”。像山東黃金、馬鋼礦業、國能神東、云南磷化、山西焦煤、江西銅業、富強石材、廣納煤業、云南大紅山、湖州新開元等都研制了自己的企業標準,主動轉型,自我加壓。在行業標準、地方標準、企業標準相互配合的綠色礦山標準體系指引下,越來越多的礦山已生成“綠色基因”并茁壯成長。白皮書顯示,我國已建成1100多家國家級綠色礦山,創建了50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。綠色科技是實現綠色轉型的源動力。2022年,自然資源部開展了新一輪評選更新,遴選產生了涵蓋地質勘查、采礦選礦、綠色低碳等多方面的317項先進適用技術,加快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。近年來,自然資源部門持續推動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,在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同時,陸續發布了124種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“三率”最低指標,建立了我國礦產資源完整的“三率”指標體系。目前,全國有3000余家礦山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。在“三率”的約束與綠色技術的推動下,以資源高效利用、節能減排、保護生態環境、促進礦地和諧為主要目標的綠色礦山建設,不僅提升了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,還推動了礦區環境治理,并向著智能化綠色礦山迭代更新。